2022年8月12日上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医路长乐”队在潍坊中医药非遗传承中心的指导下为德润学校初一三班开展“学中医识百草,传承展示民族瑰宝”研学活动,并开展中医药进课堂相关调研活动。通过走出学校的新型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
中医中药是中国古代实用科学集大成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在本次调研中,团队与小朋友们参观了中药标本展览区、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非医药传承工作室、同学们通过识别中草药,学习中医药典故等活动,了解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展厅内一件件器物、一个个药材标本、一段段历史图文、一处处复原景观,诉说着樟帮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既有科学性、知识性,又有观赏性、趣味性,吸引了在场同学们的眼球。
在中药房,小朋友们围绕在团队讲解同学的周围,好奇地询问着各种中药材的名称和功效,有的还不时地拿着中药材放在鼻子下闻一闻。通过看、闻、摸、尝、称等体验方式,使同学们对中药材的气味、形状、味道、功效有了直观的感受,对原本陌生的中药材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近距离接触中药材和药材制作器具,听大哥哥讲解制作过程,对药材的气味、形状等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展示各类中草药标本的形式向小学生普及中药知识和文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中医药知识,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常见中药饮片。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小朋友对传统中药有了初步认识,能提高小朋友对中草药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其眼界和见识。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文化的传承要从少年抓起。让小朋友们在中草药种植园里徜徉,了解防病治病的中草药故事;体验精彩有趣的中医游戏;教授活络筋骨的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体育,寓教于乐,使小朋友们在快乐的探索中,领悟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健康理念。识别草药、手工制作蜜丸、亲手熬制膏药、中草药浴足……在这里,小朋友们饱含深情,意气风发,纷纷变身“小小中医”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他们的中医药情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普及和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和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中医药研学亲子课堂里小朋友们体验掌握了很多中草药的功效,其中又以“百草之王”——艾草记忆最深刻。中医认为,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目的, 艾草泡脚,则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的功效。“小中医”们现场给家长用艾草浴足,让“小中医”们中医知识学以致用,感谢家长养育和陪伴的恩情,从小懂得尽孝道。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的第一个冬季长假,研学实践活动需求集中释放。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建设的宗旨就是让孩子们在互动交流、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从小培养他们对中医药科学和文化的兴趣,将中医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据工作人员介绍,潍坊中医药非遗传承中心开展本次中小学生寒假研学活动,主要是响应的“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课余生活添彩。
家长表示,现在孩子从小接触西医比较多,像输液,一生病就去吃西药,退热、挂盐水,接触中医药的机会就比较少。中医药是我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个瑰宝。让孩子从小学习一下中医药,让他们产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对未来中医药的建设也是很有帮助的,对孩子自身也是很好的熏陶。
7月28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路长乐”大学生志愿者调研队来到潍坊峡山区太保庄热敏灸小镇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满院都种植着艾草,空气中弥漫的艾香味令人神清气爽。在小镇的热敏灸展览馆内,调研队观看了山东科学大讲堂《太保灸》健康讲座,感受颇深。
随后,“医路长乐”团队前往太保庄的热敏灸指导服务室调研学习。指导室内飘满艾香,村民和专业技术人员穿梭其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向村民普及关于艾叶的相关知识——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以期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了解到,热敏灸是指一种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来悬灸热敏态穴位,以激发多种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新疗法。此外,队员们还参观了蕲艾的种植园,当地工作人员向队员们完整地展示了艾草采割、晾制及艾绒制作全过程。太保庄立足热敏灸基本原理,发明了更加便于使用的艾灸器具,实现了自我灸、家庭灸、保健灸,这种便捷的家庭治疗模式应该得到更好地推广。
不仅如此,大学生志愿者们还结合实况,向村民们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邪为“寒湿”,中医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艾灸、热敏灸的知识及相关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热敏灸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可分为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三点温和灸、接力温和灸、循经往返灸。每种灸法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但都相对简易好掌握。临床上凡是出现热敏穴位的疾病,无论热证、汗蒸,或是虚症、实证,均是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村民们受益匪浅,向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表达了感谢。
队员王宝富介绍说,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此次公益活动就是在群众中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让老百姓懂得预防疾病的常识。
医生向队员们讲解,艾灸属于中医治疗范畴中的传统民间适宜技术,首先应当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对症治疗、对症选穴。当然,像开方服汤药治疗时有饮食禁忌一样,艾灸治疗也有一些应当知晓的注意事项。例如,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时应该注意精神调养,解除心理焦虑,使心情舒畅,并在经期前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等。此外,医生也谈到几项有关艾灸的基本注意事项:凡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过劳、大渴、大惊、大汗淋漓等不宜艾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妇女经期禁灸;幼儿囟门未闭合前的囟会穴及大血管处忌灸。当谈到热敏灸是否存在副作用时,队员们了解到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烫伤外,暂未发现其它不适现象。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民间适宜技术,需要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是适合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的疾病治疗方式。当今社会,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众对中医的信任度逐渐提高,更多的人选择接受中医的传统治疗。同时各类养生栏目的出现使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体对养生越来越重视,此时,一个便捷易操作而又价格低廉的亲民养生疗法便需要得到普及。而太保庄热敏灸小镇这种模式的建立和成功让我们意识到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只要敢于实践,就会有无数个太保庄小镇涌现,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做出贡献,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广泛建立推波助澜。
大学生志愿者陈昱帆告诉记者,作为中医学子的我们,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时刻准备着的“接班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堕凌云之志,以责无旁贷的精神坚持学习、积极作为,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团队成员王晴阳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双减”政策下中医药进校园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中小学生心中埋下一颗中医药文化的种子,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中医、了解中医。”
影片点评